提到王羲之,你第一想到的一定是他的书法作品《兰亭序》,殊不知他还是东晋时期的右军将军;提到郑板桥,你第一想到的一定是画竹的代表书画家,而不是他县令的官职……由此可见,真正能流传千古的一定是艺术作品,而不是所谓的各种名头。名头谁人都可取代,唯有艺术作品才能令艺术家闪闪发光。
用作品说话,才是真正的对艺术负责,对自己负责,才是合格的艺术家。不能一辈子只靠名头,或打着老师的旗号,就会那么几个造型,笔墨上没有任何个性,千篇一律,固步自封,不思进取。
用作品说话,是对艺术的最大的尊重。有些人,一谈到师承、出身,就把你分成正统和江湖。不是美院毕业就是正统,也不是名家的学生才是正统。齐白石,木匠出身,没影响他成为大师,黄宾虹、潘天寿不是美院毕业也没有老师,也难掩盖他们的艺术作品无限发光。
用作品说话,才是对艺术家的真正认可。如今,艺术圈俨然陷入了关系化,各种裙带关系、江湖关系、圈子关系,发扬自我吹捧与相互吹捧精神。艺术家如若沉浸于此等“仙法”中,必然毫无成就可言。
真正用作品说话者,流芳千古;而用名头说话者,不过是昙花一现。用作品说话,拼的是艺术家的艺术哲思与艺术创作力,拼的是艺术家的人格、品德与品位,拼的是一张张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艺术作品。
真正的艺术家,是在书法、绘画或其他艺术领域有一定的成就和个性,内含传统,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。作品有广泛的美感以及独特的个性,是一种思想、哲学的体现,是一种生命的呈现。